3月8日,县政协机关工会举行了2022年度“书香政协”第三期读书分享活动。县政协党组副书记刘跃民,党组成员、派驻县政协纪检组长张君民,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杨威出席活动。
本次读书活动由县政协文教卫生委主任崔志平以《古代官吏制度对县衙建筑的影响》为题,重点介绍了叶县县衙的御制戒石碑、全国仅存的县衙大堂卷棚等建筑,进一步探究所体现的传统文化,重温古城昆阳的厚重历史。
分享文章摘要
县级机构是我国古代最基层的行政组织。由于位居官僚阶级的最底层,所以县署的官长吏员又是朝廷联系社会底层民众的纽带。而在上情下达的过程中,许多具体问题还必须通过县署官吏这条路径才能解决。这样以基层官署衙门为纽带而进行的官官和官民联系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又称之谓衙署文化。
叶县县衙相对于一般的县级衙署来说,建筑雄伟,规模宏大,是一座同知衔的五品县衙。所以,叶县的县衙建筑得以享受“厅堂五间七架,屋脊用瓦兽,梁栋檐桷,青碧绘饰。门三间三架,黑油锡环”的三至五品官待遇。在仪门至大堂的南道上,矗立着一块高2.1米,宽1.29米,厚0.21米的御制戒石碑。石碑正面书 “公生明”三个大字,碑阴刻“御制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黄庭坚书” 的碑文。戒石碑文为黄庭坚任叶县尉时所书。叶县县衙的大堂前有一月台,月台上由 12 根明柱承托着一长方形穹顶建筑,此即为县衙之卷棚。卷棚和大堂采用罗锅椽勾连搭接法、天沟排水的建筑工艺。县衙大堂前的卷棚不但是我国古代高级别县令在建筑形式上的反映,而且这种用勾连搭连接的工艺已经成为我国古代县级衙署建筑孑遗的孤品,对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分享感受
建筑往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思想文化的载体,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官方建筑中都蕴含着古代政治、宗法、礼仪等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官署衙门作为中国古代官方行政的主要场所,其建筑风格必然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县衙的建筑样式、陈列设施以及使用功能的分析,希望同志们,以史料记载为依据,深入学习、讨论、研究衙署文化,有见解、有论述,不断对署衙文化有新的探讨与开掘,为昆阳古城保护性修复、县衙修缮、深度还原昆阳古城风貌,提供历史文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