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一家四名留守儿童相约自杀引发的思考


正文

2015年6月9日,在贵州毕节一个偏僻的地方,一位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共四名儿童,在无助、寂寞、孤单、难耐、艰难中相约服毒自杀。此事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舆论,残局引发了许多人对事件背后复杂原因及现实情况的深入思考。

在悲剧发生之后,我一直被悲伤、痛苦、无奈所缠绕,既不能摆脱,也无可奈何,整日在纠结中度过。

虽然我没有能力为可怜的四条生命做些什么,但我始终觉得应该为他们的失去尽一点微薄之力,以启迪后人,劝慰人们珍惜生命。因此,只能借助笨拙的文字,为他们呐喊,替他们诉说。

近年来党和政府为弱势群体,尤其是留守儿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也由此有了很大改变及提高。

但是,泱泱大国,想要不留死角,全部做到仁至义尽,的确不易。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为了让留守儿童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可是,就在“六一”儿童节过去刚刚七天,贵州毕节还是发生了让人震惊,令人扼腕叹息的悲惨事件。

人们都不愿意看到悲剧的发生,但情况还是出人意料的发生了。它留给人们以太多的不满和思考。毕竟那是四条无辜的生命。

诚然,我们不能怨天尤人,但一些现象,还是要多问些为什么才好。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妇联也好,团委也罢,都要在这特定的时间,慰问少年儿童,看望留守少年,给他们送去节日祝福的同时,还要带去节日的礼品以示心意。在慰问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是录像、照相、鲜花、掌声,随之而来的是新闻媒体的大力报道。这些是我们看到表面现象。

但在节日过后、平常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多少主管部门能够真正走进寻常百姓,走入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那些留守儿童,尤其是生活在边远山区、偏僻地方的他们,多数生活在缺少关爱、没有亲人,缺少沟通、没有依靠的孤寂、无助之中,甚至有些留守儿童整年累月见不到父母,在艰难和痛苦中勉强度日。他们找不到心灵的归宿,得不到应有的童年时光。许多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变得内向、孤单,不爱与外界交流,久而久之把自己封闭起来,孤立起来。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近几年来,作为以服务职工为主要责任的工会,也在每年的“三八”节、 “六一”儿童节之际,加入了慰问的大军,凑起了热闹。不能说不应该,但至少说术业有专攻。工会有自己的工作内容。困难女职工、困难女职工子女,只是工会帮扶对象中很小的一个群体,其占有的比例少之又少。工会在这些方面大做文章,不敢说没有必要,但至少说花费心思过多。

贵州毕节事件,可以讲对主管部门而言是自寻耳光,对参与其中的工会来说,也并不光彩。工会要做的,首先是锄好自己的责任田。如果说锄了别人的田而荒了自己的地,本身也不是什么好事。

有一件事情我一直搞不清楚。

2014年,河南籍农民工在河北打工讨薪时与施工方发生了矛盾,其妻被赶到的民警用膝盖顶住胸部,之后用双脚
踩住头发,活活致死。此事件引起了上级的高度关注,违法办案的当事人被绳之以法。尽管违法人员得到了应有惩罚,而那位农民工付出了几根肋骨骨折及妻子丢掉生命的沉重代价。如今该事件已经过去一段时日,但农民工妻子被警察踩着头发的凄惨场面仍然历历在目,让人难以释怀。

在该事件中,工会作为职工的“娘家人”,无论是从讨薪的角度,还是维权的角度,都应该冲在前面,担当起职工的坚强后盾。但是,自始至终,既没有见到工会的影,也没有听到工会的声。不知道引发全国上下一片哗然的如此事件,工会是不知晓?还是刻意保持沉默!作为一名工会工作者为此感到汗颜。

这里没有指责工会的意思,但通过贵州毕节事件和河南农民工讨薪事件,受到的启示是,各个部门要一定既要尽职也要尽责。联系到河南籍农民工在河北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工会更要牢记本职,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一定要敢于担当才好。

贵州毕节四名留守儿童的悄然而去,河南籍农民工被警察踩住头发的场景,让人揪心、令人发指,让人叹息,又使人气愤。

桩桩悲剧给我们带来了血的教训,悲剧的背后隐含着太多让人思考的问题。

如果说各级各部门都能各尽其职,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话,很多悲剧都能够避免,许多事件就不会发生。

之所以静下心来写这篇材料,主要原因是被上述事件所困扰,时常有良心发现。

但愿小编的文字能够引起世人的注意!但愿逝去的生命能够得到安息!但愿世间的悲剧不再发生!(本文字纯属个人拙见,不带任何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