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结出幸福果——记叶县“省劳动模范”王福生


正文

6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田庄乡半坡常村,刚入村,就看到一排排蔚为壮观的蔬菜大棚,走进温室大棚,看到的是一串串娇艳的圣女果,一个个青翠的“羊角脆”甜瓜。 

据介绍,这样的温室大棚,现在每年每亩可产无公害蔬果15000多斤,经济价值达十几万元,不但为几个地市提供了绿色健康无公害的蔬果,而且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解决了农村剩余妇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我们两口子都在合作社打工,一年能干九个月活,每月能拿3000多元工资,家里的五亩地每年有4000多元土地流转费,每年我们还能从合作社里得到几千块的分红哩。”提起现在的收入,正在大棚里除草的村民吴秋飞呵呵的笑起来。

吴秋飞口中的“合作社”,全名叫做“叶县福旺蔬菜大棚合作。说起这个合作社,要追溯到2006年。

2006年底,王福生跟随乡领导到山东、江苏等地参观学习,看到他们的蔬菜种植规模很大,销量也很好,“心里很羡慕”。回来后,他决定建大棚种蔬菜,2007年9月,王福生千辛万苦说服13户村民,流转土地50亩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基地采用温室大棚种植,主要种植反季节的黄瓜、茄子、豆角、西芹等。

年末一算账,种一亩温室大棚黄瓜一年就能收入7000多元,半坡常村村民“眼馋”了,很多人从最初舍不得出租自己的承包地变成了自愿加盟。

加盟的农户多了,王福生想到要成立合作社,他多方考察学习后,决定采用股份制运作。合作社入股分土地入股和资金入股两种形式。其中土地入股又分两种,一种是按每亩年租金800元的标准一次性流转5年,每年定期领取租金;一种是把土地交给合作社,不支取租金,每亩每年保底800元的收益,年终除保底价外再领取分红。

2009年9月,叶县福旺蔬菜温室大棚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王福生任理事长,此时入社社员130户,拥有的流转土地达到560余亩。

土地规模一下子扩大了10倍,如何利用好这笔资源让它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成为摆在王福生面前的难题。
“单一种植面积增大,就存在风险,一旦蔬菜行情有变,可能产生巨亏。”经过一番考察筛选,福旺合作社决定走多元化种植的路子。
 
“除了保留一般的反季节蔬菜品种,我们又试着引进新特品种,像原产南美洲的黑圣女番茄,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很高。” 2010年王福生去外地考察,回来后先试种了4亩,第二年成熟后到平顶山市一些高档酒店推销,定价每斤20元,起初还怕卖不出去,结果佳田国际大酒店一次就订购了50斤,后来还成了合作社的老客户。打开销路后,合作社开始扩大种植面积,周边南阳市、漯河市一些客户开始订购,远到驻马店市、郑州市也有了客户。

“前几天有广东深圳的客户给我打电话,说是路过河南在酒店里吃到我们合作社出产的黑圣女番茄,印象很深,非要让我想办法给他托运几十斤过去。”提起合作社的主打产品,王福生话语里满是自豪。
  
身价高自然需要精心呵护。王福生告诉记者,黑圣女番茄全部在“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培育,从育苗到第一批果实成熟大约需要5个月,即熟即摘,9个月后落秧,亩产2000-2500公斤,销售收入8-10万元。底肥用的是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和豆饼、芝麻饼等生物菌肥,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灌溉用水是来自地下100多米深处的泉水;植株叶面10天喷洒一次牛奶,绝不喷洒有毒药品和激素产品;棚内采用生物防治除虫法,所有果实自然成熟后采摘。这两年除了供应酒店、超市之外,三分之二的销售渠道是市民现场品尝采摘。

几年来,福旺合作社投资数百万元陆续建成了占地8-10亩的巨型温室大棚30座,占地1.5亩左右的“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20座。 2011年12月,合作社又投资150多万元,建成了平顶山首家钢骨架、水泥墙体、煤电供暖的电脑自动控温大棚。

“以前蔬菜大棚内的温度测量依靠温度计,过一段时间得看一看温度计,很容易出现差错,不仅费时费心,而且影响蔬菜生长。建成了电脑控温蔬菜大棚后,只须参数设置,就会自动控制温度,省时省心,安全系数又高。”说起现在的高科技,王福生总是感慨不已。

现在,除了主打产品黑圣女番茄,合作社还成功引种了春桃番茄、黑番茄、水果黄瓜、油瓜等众多名优新特品种,全部采用无公害种植方式。如今,合作社的温室大棚蔬菜基地已经取得了河南省无公害基地认证和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注册了“兴叶”商标。

合作社园区内所有道路实现硬化,排水设施完善,不仅有高质量的蔬菜大棚,还有育苗工厂、蔬菜储藏冷库和包装车间,逐步形成了以生产、经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链条。2012年6月合作社被农业部批准创建为平顶山市首批“国家级蔬菜标准园”。

“现在我又流转了200亩土地,种植果木,下一步要外出考察学习,看看大棚里能不能种植火龙果和蓝莓,把果木种植和大棚结合起来发展。”今年46岁的王福生对未来的农业致富路已经有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