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开展“三送”活动 精心打造帮扶品牌——舞钢市总工会帮扶工作先进材料


正文

近年来,舞钢市总工会帮扶工作在省总、平顶山市总工会及舞钢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与大力支持下,以建立健全日常帮扶救助机制为主线,在规范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管理,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能上狠下功夫,积极开展“送温暖、送清凉、送助学”活动,开展单亲困难职工子女的慰问救助活动,精心打造帮扶品牌,切实为困难职工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为舞钢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深受广大职工和社会各届的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健全日常帮扶救助机制

舞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总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市直有关局(委)主要领导任成员的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市总工会具体负责全市困难职工的日常帮扶救助工作。市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帮扶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帮扶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市总工会积极与劳动、工商、税务、教育、卫生、司法、民政等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对涉及职工生活保障、再就业政策落实、困难职工就医和子女就学、合法权益维护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尽最大努力为困难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社会各界主动为困难职工捐款、捐物,积极参与困难职工帮扶救助的公益事业,在全市有效形成了“市委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工会运作”的帮扶工作格局。

二、高标准建设帮扶中心,健全完善帮扶工作长效机制

2007年我们按照《全总关于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意见》及省总、平顶山市总工会的指示精神,成立了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成了200平方米的帮扶中心服务大厅,在规范化建设上做到“五有”,即有机构、有办公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资金。同时,在全市13个乡(镇)、街道和15家工会工作委员会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站,市总、基层工会困难职工帮扶救助网络基本形成。市总工会高度重视帮扶中心软件、硬件建设,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设立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编制,配备了10名帮扶工作人员;市财政还专门拿出12万元给中心配置了空调、电脑、打印机、电子屏、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必备用品,为来访群众及受助的困难职工提供适时、方便、快捷和有效的“一站式”服务。在帮扶中心软件建设方面,制定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特困职工救助办法》、帮扶中心工作人员职责、特困救助标准和原则、职业介绍制度、职业培训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规定,做到制度上墙,方便广大职工了解和监督,方便工作人员规范操作。同时,市总工会积极争取市财政对帮扶资金按照中央财政下拨资金1:1的比例列入财政预算,确保了全市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和帮扶资金的落实,为长期有效地开展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立足“送温暖、送清凉、送助学”活动,着力打造“三送”的帮扶品牌

近年来,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以履行职责、真诚服务、救急济难解困为宗旨,在帮扶形式上不断创新,在帮扶内容上不断丰富,在帮扶制度上不断完善,同时,积极开展职工法律援助、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帮扶救助等工作,重点打造了“送温暖、送清凉、送助学”的“三送”等帮扶品牌,为全市的困难职工提供直接、快捷、方便的服务。

(一)扎实做好“冬送温暖”活动。市总工会高度重视每年“双节”期间“送温暖”工作,加强领导,成立组织,全力以赴把这项“民心工程”做扎实。特别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市总工会积极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重点关心和关注改制企业、困难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困难职工生产和生活情况,尽心尽力推动和帮助困难企业、困难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广大困难职工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在“送温暖”活动中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档建卡。掌握困难职工的第一手资料,是做好双节“送温暖”工作的基础。市总工会结合实际和往年“送温暖”活动经验,制定出符合困难职工帮扶条件的六条基本标准,通过新闻媒体和以文件的形式扩大宣传面,让更多的职工了解帮扶范围,争取更多职工的理解。建立健全两级困难职工动态管理档案,详细了解掌握全市困难职工情况。市总工会充分利用各乡(镇)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站网络优势,深入到每困难职工家中,详细了解困难职工的年龄、特长、要求、困难原因、家庭状况等情况,并制成卡片,录入困难职工电子帮扶档案,对困难职工解困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管理,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分类帮扶。目前,我市纳入网络管理的困难职工有2043人。二是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写出困难职工情况调查报告,制定“双节”“送温暖”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同时,积极协调市财政及社会各界支持“送温暖”活动,加大“送温暖”资金支持力度,不断扩大“送温暖”活动覆盖面,市总工会还组织号召广大工会会员向困难职工的捐款捐物活动,确保全市所有困难职工过好冬、过好年。三是认真做好全市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困难职工的“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制定“一对一”帮扶困难职工工作计划,明确帮扶对象,发挥号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和影响力,带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的开展,扩大社会影响。四是搞好部门联动。市总工会积极与卫生部门联合出台了困难职工就医优惠政策;与民政部门联合出台了低保联系制度,将该进低保而未进低保的困难职工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与司法局出台了法律援助办法;与鸿祥量贩合办爱心超市,为困难职工提供购物优惠等,借助全社会力量促进帮扶困难职工活动的开展。2008年以来,我们共筹措送温暖资金85.4万元,慰问看望困难职工4210人次,慰问困难劳模、先进工作者92人次,慰问困难女职工及单亲困难女职工808人次,慰问困难农民工824人次,慰问困难企业34家。共送粮油6万多斤、衣被1200多件,党员干部参与结对活动372人,其中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42人。

(二)积极开展“夏送清凉”活动。每年盛夏酷暑高温期间,市总工会都要开展“送清凉、送健康、送法律”的暑期慰问活动,深入到全市重点工程建设一线、企业厂矿、车间、生产工地进行暑期慰问活动,为一线职工和农民工送去毛巾、茶杯、矿泉水等物品及《劳动合同法》、《河南省企业职工民主权利保障条例》、《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书籍,在慰问的同时引导广大职工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做到知法、学法、懂法、用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慰问的同时,我们还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纳入调查范围:职工在暑期高温35度以上露天作业时高温补贴是否落实到位;企业是否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是否签订了集体合同及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是否按合同履行;职工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是否按时发放,是否有拖欠或克扣现象;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企业是否能做到不裁人、不减薪或少裁人、少减薪;企业职工及农民工目前的思想状况;企业和职工对工会工作有哪些好的建议和意见等。通过以上调查,密切了工会与企业、职工之间的关系,规范了企业用工行为,提高了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集体合同的履约率,减少了拖欠和克扣职工工资等违法现象的发生,促进了工会工作的开展。两年来,暑期“送清凉”活动共慰问企业、事业单位68家,慰问生产一线职工9780多人次,共发放了价值近10万元的慰问物品和6000册的法律书籍,共补签了1204份劳动合同,督促企业给职工补发高温补贴8000多元,发现拖欠工资事件21起,为职工讨回工资2.3万元。

(三)积极开展“秋送助学”活动。为确保每一位困难职工子女能顺利迈入大学的校门,关爱困难职工子女的健康成才,市总工会从2004年就在全市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将困难职工及困难农民工子女纳入救助范围。在助学活动中,我们不断创新助学模式、拓宽助学渠道、建立助学长效机制,助学资金采取工会拿一点,工会会员捐一点,政府拨一些,社会各届帮一下的措施筹集,同时,严把助学资金发放范围,通过深入调查、严格排查、媒体公示等形式,确保了助学金发放到每一位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手中。2008年以来,我们共筹措爱心助学资金58.25万元,帮助367名困难职工子女顺利步入大学校园,其中困难农民工子女191人,单亲困难女职工子女18人。“金秋爱心助学”活动的开展,燃起了困难职工家庭解困的希望,也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如寺坡辖区下岗职工张莉,一家4口人,2007年丈夫突患癌症病逝,沉重的医药费让张莉终日以泪洗面,考上上海交大的儿子李浩亮也打起了退学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