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坤利,男,汉族,1963年11月出生,1984年9月参加工作,199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历,主任医师,现任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科主任兼介入手术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平顶山市放射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放射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诊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平顶山市放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平顶山市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平顶山市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平顶山市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平顶山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平顶山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他参加工作几十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跟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步伐曹坤利同志勤勉敬业,无私奉献,潜心钻研专业技术,不断开拓创新。他用高超的介入治疗技术挽救了无数名患者的生命,以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无私品格和出色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赞誉。
不忘初心 尽职尽责战“疫”情
曹坤利参加过无数次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有着精湛医术和丰富实战经验,对传染性病毒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警觉性。从2003年“非典”,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再到2009年“甲流”,直到这次“新冠”,曹坤利总是第一时间冲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前沿。17年后今天,他再次冲锋在前,但这次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儿子曹毓博选择与他并肩作战!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得猝不及防,当大多数人还在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面对疫情,他带领儿子,响应二院党委的号召,挺身而出,第一时间投入到抗疫一线,打头阵、当尖兵。有效减轻了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不足的疫情防控压力,使市二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社区的防控一线。他们就是父亲曹坤利和儿子曹毓博,居民称他们是“硬核父子兵”。
主动请缨战一线 临危受命践初心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位战士。曙光街街道党工委在疫情防控一开始就向在职党员发出倡议,号召辖区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面对党组织的召唤,曹坤利有传染病防治工作经验,又是在沿西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于是第一时间在社区报名,主动请缨参与疫情防控,广泛参与到卡点值守、重点人员摸排、生活物品代购、疫情防控宣讲等工作中,全面彰显了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大无畏精神。在社区成立疫情防控第二临时网格党支部时,他选择迎难而上、冲锋在前,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
曹坤利带领沿西社区第二网格临时党支部的30名党员志愿者在瑟瑟寒风中面对鲜艳的党旗庄严宣誓:“我是共产党员,我志愿参加疫情防控阻击战,不忘初心,冲锋在前,奋战一线,绝不退缩,疫情不止,不下火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30名党员志愿者组成临时党支部,构筑防疫抗议战斗堡垒。曹坤利给30名党员志愿者分好区排好班,让他们按时段轮流值班,自己选择深夜值班,与社区物业形成群防群治,严密作战,确保24小时门岗有值守,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进出人员有登记,有检测,有消毒,分工明确,组织保健, 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形成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战略格局。
同时,曹坤利积极动员邻居、同事等,纷纷投入到抗“疫”一线。他的儿子曹毓博,眼睛受伤还未痊愈,受父亲影响一道加入在职党员抗疫大军。在疫情发生前不久,曹毓博所在医院财务工作繁重,他因连续在办公室工作三十多个小时,用眼过度,左眼出现了大量视野盲区,情况严重。经检查、诊断,需及时进行眼部手术。手术后,眼睛还未完全恢复,便接到医院春节放假期间正常上班的通知。曹毓博从小耳濡目染了父亲对党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便毫不犹豫和父亲一起参加到抗击疫情这一特殊战场上。
“儿子就是因为工作而导致了眼部疾病,还未恢复视力就继续工作,对儿子将造成多大伤害,甚至影响以后的正常生活啊!”妈妈担心孩子。但是,一向积极乐观的曹毓博,闭着左眼向妈妈做了个鬼脸,说到:“放心吧,这是我的专业,当我是狙击手,用一只眼瞄准就够了。”就这样,曹坤利带着儿子、同事一起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对待各项工作认真负责、全面细致,兑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践行了入党时的那份初心。
父子同心齐上阵 当好抗疫“侦察兵”
曹坤利与曹毓博父子二人坚守在社区防控工作的最前沿,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做好社区小区(楼院)居民的走访排查工作。有一次,曹坤利因正在医院抢救病人而未能及时与儿子一起到社区报到,要求儿子把自己的名字也写到工作名单上,在手术间歇给儿子打电话说:“我现在没空,不过帮我也报上名,给我分配好任务,我手术过后马上赶去。”曹毓博不想把父亲难得的休息时间再安排上其他的工作,但他深知父亲的性格,便原原本本把父亲的话带到了社区党委,并给父亲分配了排查工作。
曹坤利带领儿子一家一户楼上楼下走访排查登记,向社区居民宣传疫情相关知识,安抚大家情绪,最大限度宣传防控知识,提高居民知晓率和对防控工作的重视。在排查过程中,有善解人意、乐于配合的,也有态度很差、出语伤人的,更有害怕被传染、拒绝开门的。每每遇到不配合的居民,曹坤利就会教儿子学会换位思考,多想居民为什么不配合,明确自己的任务目的究竟是什么,捋清思路后,便改变沟通方式,再次敲响被拒绝的门。出现有居民敷衍的提供很模糊、不准确的信息时,两人就会耐心对其讲解:“如果很多人不配合,调查的信息就会有漏洞,小区就会存在发生疫情的隐患;但如果每个住户都负责任的提供真实信息,既能保证小区的安全,又能帮助需要隔离的人员及时得到检查、就诊。”这样一来,居民们考虑到自己的切身安全,便会很好的配合调查。若真是遇到住户不愿开门,这父子两人就会隔着房门进行调查。
这些琐碎繁杂却又实实在在的工作,虽然花费了二人大量精力和时间,但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父子二人始终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项工作,做好每个细节,做到严格筛查,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他们用“责任”生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医者仁心的高尚情操,为“新冠肺炎”的防控作出自己的贡献。
不分昼夜守岗位 忠职尽责显担当
对待社区党委布置的任务,曹坤利从不说二话,舍小家、为大家,将辖区居民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护在身后,筑牢社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为小区居民提供了安心与保障。
令人感动的是,曹坤利由于长期坚持在工作一线,每天的手术都在X光下进行,身体受到严重的辐射,白细胞减少,甲状腺机能减低, 指甲变形了,牙龈经常出血,体重只有56公斤, 免疫力低下,几十年来从没休过国家法定的放射假和公休假,这次疫情防控工作,白天,曹坤利带领全科同志在医院查房、做手术,在医院还要参加发热病人会诊工作,救死扶伤;晚上,他带领志愿者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此时,他除了是一名医者,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又已经连续工作几十天,连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也没顾上回家看一眼。
作为一名有30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党员,受过多次专业的防护培训,有信心为社区站好第一道岗。”一句有信心,彰显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和逆向而行的决心。
有一次,曹坤利由于白天做了一天手术,晚上进行小区住户疫情排查时,爬到六楼腿都发抖了,眼前一黑,差一点栽倒。还有一次,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十点多,小区出现一位发烧病人,家里的退烧药已吃完,病人和家属非常紧张,不知道怎么办,正在值班的曹坤利了解情况后,立即安排病人到距离最近的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病人检查到凌晨三点多才返回),并对患者所在楼栋进行了彻底消毒。第二天一早,他匆匆赶到医院分诊处和急诊科了解病人情况,在医院引导员的帮助下,在发热门诊查找到病人的检查结果后,又赶紧联系了接诊医生,确认该病人只是普通感冒时,他悬着的一颗心才落了地。这时,他马上向社区党委书记及相关领导做了汇报,让大家安心。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虽然他的工作看似不复杂,但要做到严防死守,把好第一个关口,不漏一人,就要做到所有的值班人员高度负责,默契配合。为此,曹坤利每天早上6点多就到社区防控卡巡查, 曹坤利和曹毓博冒着随时可能被感染的风险,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甚至没有喝水、上厕所的时间。但是他们不畏风险、从无怨言,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沿西社区党委真正实现“全覆盖,无盲区”做出了积极的榜样,得到居民的热情称赞。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从大年初一开始,这对父子兵就坚守在医院及社区的岗位上,直到现在甚至连半天也没有休息过,不管是在哪个‘战场’,他们从未缺席,他们的实际行动就是对医者和党员的最好诠释。”曙光街街道党工委书记郑华永说,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党员志愿者挺身而出、不计回报,广大居民群众充分理解、积极配合,构建党组织领导下党群共治的严密防线,相信我们一定能共克时艰、战胜疫情。”
当时正值寒流来袭,卡点和导引工作都必须在室外完成,“有几个晚上特别冷,整个身子都冻透了,爸爸就带着我在原地跺跺脚、小跑几步,虽然很辛苦,但是能与爸爸并肩作战,一起为楼院的居民做一些事情,我感到很开心也很骄傲。”儿子提起父亲,满眼崇拜的目光,这便是最好的言传身教。这是责任和义务,更是使命和担当。国有难,召必回,回必战,战必胜,曹坤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一道守护生命的钢铁长城。父子同心齐上阵,忠职尽责战“疫”情的先进事迹在平顶山日报发表。
刻苦钻研 务实创新
自1984年毕业后,曹坤利一直从事放射诊断及治疗工作, 1995年,从南方医院进修回来的曹坤利开始潜心钻研更多领域的介入治疗技术,从肝癌、肺癌、脑部肿瘤动脉内药物灌注开始,他相继开展了周围血管介入治疗、神经介入治疗、肿瘤介入治疗和心脏介入治疗等各个专业介入治疗技术。
几十年来,曹坤利累计实施介入手术20000余例,成功开展各种介入技术100余项,发表医学论文20多篇,荣获科技进步奖10余项,多项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使医院的介入治疗工作始终保持了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水平。
忘我工作 克己为患
长期以来,曹坤利一心扑在工作上,时刻为病人着想,早已忘记了无处不在的X射线的危害,因为在他的眼里、心里只有病人,他时刻牢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职业道德,加上体贴入微的服务,病人离不了他,他也离不开病人。只要是为了病人的救治需要,无论是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有急诊或本院及其他医院的会诊,他都随叫随到。病房中总能看到他匆忙而不知疲倦的身影。加班加点更是家长便饭。无数次参与手术及病人监护和抢救,他朴实的工作作风受到同仁、病人的普遍赞扬。从医三十年来,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由于长期接触射线,他的白细胞曾经下降到了2000以下,染色体变异了, 指甲变形了,牙龈经常出血,体重只有56公斤。因为免疫力低下,他经常会患发烧感冒,但他从没因此而耽搁手术。一次由于一天的忙碌和几十斤重的铅衣捆裹,全身一直大汗淋漓,下班后受了风寒,夜里突然高烧达42度,在邻居的帮助下把他送到了医院。第二天早上,他刚输完液饭还没吃,体温还没有恢复正常,就又拖着病体走上了手术台,在场的同事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手术中间,他又发起了高烧,全身疼痛难忍。他硬是咬着牙坚持做完了8台手术。等凌晨1点多钟做完最后一台手术时,他因高烧和极度劳累昏倒在了手术台旁边。2015年8月连着做了5台手术,在抢救完一个急诊病人后,因劳累过度摔倒在地,导致右腿髌骨粉碎性骨折,在做完手术的第二天,有一个外地病人慕名而来,见到曹坤利躺在病床上,病人的儿子和女儿跪在地上大哭到“曹主任你一定要救救我爸爸”,曹坤利连忙让家人扶起他们并说:“你们放心,手术我一定到场”就这样经常会看到坐在轮椅上的曹坤利穿梭在病房和手术室之间。在他的心目中,抢救病人是自己的神圣职责,而全然没有顾及自己的生命。
尽职尽责 全面提高
作为平顶山市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曹坤利同志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他除经常到全市各家医院会诊、指导帮助开展介入新技术外,还经常组织全市介入专业人员举行业务学习讨论,每年定期召开放射介入专业学术年会,邀请国家及省市放射介入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促进平顶山市的导管介入技术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天道酬勤,无私的付出和出色的工作成绩,使曹坤利同志先后荣获了 “市十大科技创新人才”、“平顶山市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十大职工技术创新人才”、“河南省健康卫士”、“平顶山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然而,曹坤利却把这些荣誉看得很淡,他说:“选择介入这一具有放射危害的职业就意味着牺牲和奉献,能用导管介入技术挽救患者的生命是我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