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涓:以孝为先扛起汝瓷传承 潜心磨炼造就大国工匠


李晓涓,女,1973年出生,河南省汝州市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汝瓷专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玉松汝瓷第二代掌门人。了不起的李晓涓在中国汝瓷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段婆媳之间的传承佳话。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孟玉松是我国汝瓷界的泰斗级大师,而孟玉松的儿媳,就是如今玉松汝瓷第二代掌门人李晓涓。

1953年,周恩来总理向全国发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的指示,又在1957年7月在南京召开的全国轻工业厅长会议上指出“要恢复五大名窑生产,首先要恢复汝窑和龙泉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轻工业部门的帮助扶持下,汝州市重新建立起了汝窑实验窑炉,通过孟玉松和李晓涓等几代人的努力,终于使汝窑天青釉重见天日。“我是在94年的时候踏入了这个家门,作为国营厂的一员,在跟随婆婆不断学习、探索汝瓷的同时,也看到了婆婆对于汝瓷的坚守。而真正让我决心接起婆婆肩上汝瓷艺术的重担,还得从2005年底开始说起。”从与汝瓷结缘到担起传承重任,李晓涓向记者娓娓道来。当时为了发展汝瓷产业,汝州市特意为玉松汝瓷协调了场地,可就在准备建厂时,李晓涓的婆婆孟玉松却病倒了。“我婆婆的性格是只要心里有一点事就睡不着,而且当时她还在恢复期,不能再让她操一点心。”一面是婆婆的身体健康,一面是汝瓷复兴的挑战,当时33岁的李晓涓毅然担起了建厂的重任。

接踵而来的,是无尽的压力和各种困难。“当时不仅要各方面协调,还面临着资金的压力,以前我从来没贷过款,那年我贷了40万,当时我就在想,啥时候我能把这钱还完啊,我老公当时就说:‘没事你只管干,赔了无非是把咱家的房子卖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厂里的建筑工人上班,李晓涓也上班,工人们都下班了,她还在忙活着……凭着对老人的孝心和自己一股子的拼劲,玉松汝瓷厂终于建立起来了。“要说前期的建设自己可以出出力、作作难,但是更难受的是后来面临的技术难题。2006年6月21号搬进新厂后才发现,很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都要倒逼自己去解决。”就这样,李晓涓白天与工人们不断交流学习,晚上埋头在各类书籍的世界,通过自己一步步的摸索与尝试,经过了半年低谷期的她,迎来了人生的再一次突破。“经过这半年以后,2007年整个形势都扭转过来了。”事业稳步上升,而李晓涓却再一次陷入了沉思:汝瓷的发展是要继续向宋代模仿,还是要结合当今发展实用?不甘平凡的李晓涓大胆创新,在汝瓷的外观造型设计上狠下功夫,研发汝瓷新产品,公司生产的汝瓷茶(酒)具、汝瓷烟(茶)罐、汝瓷首饰、汝瓷肤色泥佛像等新产品一经问世,便受到市场追捧。

多年的创作成果先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和世界手工理事会颁发第十三、十四、十五届“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中国轻工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颁发的第三、四届“大地奖”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颁发的第四十九届“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等国家级金奖20余次。2017年12月27日,在纪念周总理指示恢复历史名窑60周年系列活动上,李晓涓激动地说:“从传统技艺缺失,到几代汝瓷匠人们历尽艰辛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终于让汝窑天青釉重见天日!”近年来,汝州市委、市政府把传承和弘扬汝瓷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确定了“汝瓷文化名城”的城市发展定位,高标准制定汝瓷文化发展规划,启动实施了张公巷汝窑发掘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汝瓷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以高起点、规模化、可持续为原则,规划建设中国汝瓷文化小镇,打造成集汝瓷生产、销售、科研、培训、展览、旅游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性汝瓷文化圣地。以孟玉松和李晓涓为代表的汝瓷匠人们通过对汝瓷技艺的不懈追求和不断完善,为汝瓷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