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汝瓷而生 ——记中原大工匠、平顶山市劳动模范、汝瓷行业的翘楚杨云超


  一千多年前的宋朝王廷,龙榻上的宋徽宗做了一个梦。在梦里,雨后初晴,他乘鹤飞升到云端,看到靛青色的天空如同画卷一般铺展在他眼前。

  醒来之后,皇帝久久不能忘怀梦中看到的色彩,于是一道圣旨飘然拟定:“雨过天青云破处,诸般颜色做将来”。一声令下,当时的官窑工匠们开始了不眠不休的日子,只为那一抹天青。

  能工巧匠们历经无数次的努力,以玛瑙等矿物入釉,终于烧出了瓷器之魁——汝瓷。

  汝瓷釉面的色彩天青玉润,月白露霜,巧夺天工,浑然天成。

  “家有财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虽是带有商业广告性质的说法,但汝瓷的名贵却是不争的事实。宋代是汝瓷的兴盛期,但前后不过二十年,后金兵南侵,中原战乱,宋室南迁,汝窑烟灭,从此断代800多年,瓷技艺彻底失传。195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

  1988年,汝瓷复烧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天青釉、月白釉研制成功,千年温润釉色,在一代人无数个日夜的研制下,终于再现光彩。

  这,不仅是汝瓷史上的巨大飞跃,更是一位青年的人生转折。

  他就是当今汝瓷行业的翘楚杨云超。

  但其实杨云超最初并没有打算吃汝瓷这碗饭。

  从高中时代开始,杨云超就喜欢绘画。曾受教于国画前辈冯霞笙先生,二十岁时创作的国画作品《砚山落日》即荣获河南省青年绘画大赛二等奖。

  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参加高考,投身艺术时,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1980年,没有艺术类特招。

  他,落榜了。

  今天回首,当时杨云超的心情应该是无比沮丧的。

  梦想实现的喜悦,大家都曾经历。

  梦想破灭的苦涩,想必也有体会。

  但是这种因为不可抗力和梦想失之交臂的痛苦,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得到的。

  回首看来,人生的际遇总是不可预测。如果不是因为这次落榜,杨云超也不会阴差阳错,走进汝瓷的世界。

  没有这次落榜,我们可能会多一名设计师、画家,但却真正地失去了一位汝瓷艺术家。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却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那么我想,上帝对杨云超无疑是垂青的。

  因为上帝给他开了一扇通往更高巅峰的天窗。

  1983年,杨云超因极高的艺术修养,被临汝县委书记特招进入工艺美术汝瓷厂,担任技术员。1984年,调入实验组,作为汝瓷技术的奠基人孟玉松老师的助手,参与汝瓷天青釉、月白釉的研制工作。“当时整个项目组有7个人,我因为擅长素描,所以主要负责恢复汝瓷的造型,做设计工作。”杨云超说。

  在孟玉松老师殚精竭虑恢复汝瓷的时候,杨云超始终陪同孟玉松老师拜会专家,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院、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研究院、北京钢铁学院等地的老师们进行对接,探讨设计和工艺等课题。

  除此之外,杨云超对汝瓷原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了寻找原矿石,他踏遍了大禹山的大小山头。找料是异常辛苦的,严寒酷暑,杨云超从未止步。

  从1984年到1987年,整整4年,经过两百多次的配方研究、试制,终于形成了天青釉和月白釉的试验成果。

  1988年7月29日,这是一个让杨云超铭记一生的日子。经过原国家轻工部和省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汝瓷厂正式宣布,天青釉、月白釉复烧成功。

  那一年,杨云超才25岁。

  为了表彰他的突出贡献,杨云超被保送至河南省轻工业学院,进行工业设计的深造。

  上学期间,杨云超利用寒暑假期参与厂里新产品开发,他参与设计的汝官瓷水仙盆、弦纹尊、三牺尊等汝官瓷产品获得全国首届博览会金奖,1989年他设计的汝瓷月白釉仿古“虎头瓶”被河南省博物院收藏。

  1990年,毕业后的杨云超返回汝瓷厂,成为厂里的核心研究人员。1995年,由杨云超带领的样品设计部就多达80人,每年承接大量的出口交易订单,为厂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汝瓷厂的十年,为杨云超的毕生事业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1998年,工艺美术汝瓷厂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搁浅,受孟玉松大师相邀,他来到玉松汝瓷厂担任设计主管。期间,他和孟玉松设计的“汝瓷发光釉豆绿盘”获得了第二届国际陶瓷设计大赛评委会特别奖。

  2005年5月,杨云超自主创办了汝州市宣和坊汝瓷有限公司,继续对汝瓷的工艺进行深挖和创新。

  杨云超用将近七年的时间,研制出了“翡翠釉”这一新品种,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严格来说,这也属于对古代釉色的恢复,因为这种釉色开片不同于梨皮蟹爪。它是天然的圆片,像鱼鳞一样,层层叠叠堆簇,晶莹透亮。所以,我就给它起名为翡翠釉。”杨云超说。

  另外,杨云超根据用户的需求,尝试出了紫金釉、茶叶沫釉等新的品种。“这些都是没有任何化学颜料的添加,在汝州原矿石的基础上,调配出来的自然釉色。”

  一般的认知中,汝瓷开片是极好的,有天然之美,尤其是那抚琴般悦耳的开片之声,更被誉为“天籁之音”。杨云超从专业的角度,对开片做了解释:“开片,其实是汝瓷的缺陷,它是因膨胀系数不同造成的,即胎釉结合不好的情况下形成的。”

  在出土的宋代汝瓷中,不开片的只有一件,是现存于台北博物院的水仙盆,通体无片,如玉一般。杨云超说:“古时技术水平有限,无法克服开片难题,但现在的科技水平是可以解决的。”

  于是5年前,杨云超就主导了汝窑无开片高档瓷器的研究。经过反复的试验和5年的静置观察,他研制的无开片瓷器,依然通身无片。

  “这证明了我的配方非常稳定,以后日用瓷将全部采用不开片的,保证使用的清洁和环保。”杨云超说。

  杨云超的汝瓷作品,形成了造型古朴、优雅端庄、釉色温润的艺术风格。汝瓷仿古十八件工艺、“汝瓷粉青釉”、“汝窑日用瓷无开片技术”等先后通过省市级专家成果鉴定。“汝瓷红、黄、蓝发光釉制备技术”、“翠绿釉的制备技术”及莲花樽、镂空盐灯等先后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38项,作品“虎头瓶”、“宣和尊”、“开花牡丹盘”、“荷叶洗”、“凤凰涅槃”、“唐韵”等先后获得“都市时尚”国际休闲文化与休闲用品(郑州)博览会金奖、“闽龙杯”全国陶瓷原创设计电视大奖赛金奖、首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金奖、2016年、2018年、2019年中国“大地奖”金奖、中国民间文物最高荣誉奖系列《云工奖》金奖等国内外大奖39项。数十件作品先后被国内多家博物馆、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及叶喆民、耿宝昌等数国家级专家、学者、名人收藏。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王文芳看到宣和瓷后欣然提笔“汝窑之宝”,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著名讲师纪连海到汝州专门拜访杨云超,写下了“汝窑釉色最难仿,今有云超可乱真”的赞誉。2017年,在北京高峰论坛会上,杨云超创作的65件一带一路系列汝瓷,作为国礼,送到了国外政要手中。

  为了将自己的精湛技艺和工匠精神传承推广,杨云超先后带徒30多人,培养出高级艺术美术师4人。他先后被聘任河南省教育学院兼职教师、平顶山外国语学院汝瓷专业客座教授,为莘莘学子传道授业解惑。他还与多所高校艺术院系达成合作意向,目前已连续三年与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实操培训,累计培训学员上千人。同时,杨云超还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陶瓷协会副理事长、经济研究会汝窑文化研究会会长、工艺美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为陶瓷行业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此外,杨云超将自己的汝瓷烧造技艺凝结成理论著作,他撰写的论文《汝窑月白釉研究》在古代陶瓷科学技术研讨会上发表,《汝窑天青釉浊化机理分析》在《景德镇陶瓷》杂志上刊登,《汝窑天青釉呈色的化学热力分析》在《广东陶瓷》杂志刊登,《我发现的宋代陶瓷模具》在《河南陶瓷》上刊登。他的事迹先后在人民网、中国产经新闻报、东方今报等国家级、省级报刊网站上刊登,被河南卫视、山东电视台、北京卫视等多家电视媒体报道。2018年元月,杨云超坐客中央电视台《诚信中国》栏目组,接受水均益采访。

  做为一个有社会担当的企业家,杨云超热心公益事业,2008年捐赠艺术珍品抗震救灾、2014年义卖汝瓷救助汝州困难好人、2016年捐资助教被聘任为汝州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米庙分会理事,同年被评为汝州市米庙“乡贤”。

  杨云超还被汝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汝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被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授予“平顶山市杰出能工巧匠”、“平顶山市五一劳动奖章”、“平顶山市乡土拔尖人才”、“平顶山市劳动模范”、“鹰城大工匠”称号;还先后被河南省授予“诚实守信企业家”、“中原大工匠”称号,被省政府评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被国家授予“中国陶瓷工艺大师”称号。2016年12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汝州市宣和坊汝瓷有限公司也先后被河南省命名为文化产业基地、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省文明诚信企业、省质量诚信双优示范单位,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轻工消费品展览会中获得“科技创新奖”。“宣和坊”汝瓷商标被授予“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科技厅还把汝窑日用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到宣和坊。

  在杨云超看来,汝窑的发展有三个辉煌时期:一是宋代,把汝窑推向了顶峰;二是上世纪四十至八九十年代,是汝窑的重要恢复期;三就是当代,在一代汝瓷匠人的努力下,汝瓷正逐步形成产业化。

  关于传承,杨云超认为,应该将汝瓷日用化,才是最好的传承。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有朝一日,汝瓷能够以更加完美的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去,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现在的汝州,虽然有160多家汝窑,但大部分还是以家庭作坊为主,生产量很小。为了扩大产能,汝州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目前,一座投资35亿元、占地12平方公里,集“文化+产业+旅游+生态+养生”于一体的艺术古镇正拔地而起。这就是“汝瓷小镇”。

  杨云超在中国汝瓷小镇征地40亩,投资5000万元建立宣和坊汝瓷文化产业基地,打造全球最大汝瓷研发生产企业。设计总建筑面积28000㎡,建筑占地面积7150㎡。其中主要建筑7幢,主要功能为汝瓷展厅、学术报告厅、博物馆、车间及仓库、大师工坊、检测中心、体验中心、职工宿舍食堂等。项目分三期建成,首期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成现代汝瓷工艺生产线和传统工艺陶瓷生产基地;二期投资2000万元,将建成中国汝瓷发展研究院、河南省汝瓷日用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陶瓷博览园;三期投资1000万元,将建成中国国际汝瓷文化汇展中心、汝瓷古陶瓷博物馆、中国汝瓷(国际)发展论坛中心。未来的宣和坊汝瓷文化产业基地,将是一座独具汝州地方特色的保护汝瓷遗产、弘扬汝瓷文化的主题园林。

  杨云超说:“在这里,我配置的有5立方、10立方的大窑炉,全部电脑控制,科技含量很高。全部投产后,预计日产1万件,可以大大提高工效,真正扩大产能。”

  目前一期工程接近尾声,生产车间进入试生产阶段,可以规模化生产餐具、茶具和酒瓶三大系列。并与茅台镇两在国有企业之一仁帅酒业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

  三十年来,熟悉杨云超的人都知道,他的座右铭是:人生因天青而感动,为汝窑而存在。

  杨云超在这块园地上深耕细作,不断拉近现代汝瓷与宋汝瓷的距离。现在,即使在寻常百姓的案头,你也可以看得到精美绝伦的汝瓷器物。

  无论用天青色的古韵碗盛一份晶莹剔透的米饭,还是用月白色的茶杯沏一盏沁人心脾的普洱茶,抑或是抿一口用豆绿釉汝瓷酒瓶灌装的茅台镇仁帅年醇酱香美酒,汝瓷的光芒,都能让你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之外,感受到来自千年前的智慧与传承。

  杨云超这个汝瓷产业链的全才,扣着整个行业的脉搏,在产业化之路上将走得更远。